近日,國務院印發(fā)《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實現新增糧食產能1000億斤以上,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糧食產量穩(wěn)步增長,國家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9萬億斤,連續(xù)9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但對于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必須牢牢穩(wěn)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根基。要實現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就必須強化耕地保護和綠色發(fā)展。一方面,要守住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特別是要堅決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真正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yōu)先用于糧食生產。另一方面,要堅持優(yōu)化結構,不斷調整優(yōu)化糧食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扎實推進農業(yè)綠色發(fā)展,著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持續(xù)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科技興農、科技種糧,已經成為提升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驅動力,也是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和運用無人駕駛、無人噴藥、無人施肥、智慧種田、互聯網管理等實用性技術,通過“科技+”“數字+”不斷助推糧食產業(yè)穩(wěn)產增產。此次《行動方案》當中就明確“堅持依靠科技,集成配套”的發(fā)展思路。例如,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不斷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條件,聚力突破種子、農機等關鍵技術,推動良田良制并舉、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可以預見,只要以科技之力扎扎實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yè)建設,不斷提高農業(yè)良種化水平,就能讓糧食產業(yè)成為“金飯碗”,讓農民挑起“金扁擔”。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里,國家糧食安全了,實現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國家安全才有基礎。立足新征程,深入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堅定不移走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支撐有力、集約節(jié)約綠色的增糧之路,就一定能夠夯實“大國糧倉”,真正穩(wěn)住農業(yè)“基本盤”,織密糧食“安全網”。
(2024年4月11日 大江網 特約評論員 王麗君)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