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找到線路出問題的地方了!”背著10多公斤工具箱,在40多攝氏度的沙漠里逐個排查故障點近1公里后,艾力·喀迪爾頂著風沙向同伴大聲說道。
艾力·喀迪爾正在檢修的區(qū)段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于田縣的達里雅布依村。這里地處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深入沙漠腹地200多公里,放眼望去,無盡的黃沙和沙丘讓人倍感荒涼。
這里曾經長時間沒有公路與外界相通、沒有長明電、沒有網絡信號。因極度偏遠閉塞,達里雅布依又被稱為“最后的沙漠部落”。
2017年,當?shù)卣度胭Y金建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還修通了從于田縣城到安置點的90多公里沙漠公路。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村民們分批從原來的笆子房搬進敞亮的新家。2019年,整村完成易地搬遷。
通電、通路、通水、通光纜、通電視,有學校、衛(wèi)生室,達里雅布依村徹底告別了舊時光,村民在短短的時間內從2G時代步入了5G時代。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上大四的娜迪熱·牙森,是村里第一個考出新疆的大學生。她告訴記者:“以前在老村,通信基本靠吼。后來村里建起2G基站,那會兒全村只有兩部手機,簡直是‘稀罕物’。誰想托機主給外面的親朋打個電話,會把家里珍貴的果蔬送給人家當謝禮?!?/p>
現(xiàn)在,達里雅布依新村的網絡暢通無阻。家家戶戶都有了智能手機,走在路上能隨時打視頻電話,開直播也不卡頓,與親友的網上團聚隨時都能實現(xiàn)。
村民買提熱木汗·阿不都熱依木去年查出乳腺癌,通過轉診,在烏魯木齊市做了手術和化療?!耙郧霸诶洗?,路不通,到縣里看病得靠畜力走幾天?!彼f,如今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覆蓋全村,一個電話,村衛(wèi)生院的醫(yī)生就會上門,村民看普通的病再也不用犯愁。
走進村委會,村務微信群成了宣傳政策、服務群眾“好幫手”。越來越多鄉(xiāng)親辦事不用出村,農村網絡應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正不斷涌現(xiàn)。
如今的達里雅布依村村民早已不僅限于養(yǎng)羊、種植大蕓、民宿分紅、鄉(xiāng)村旅游,收入來源變得更多元。
達里雅布依村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通信保障格外重要。日常巡檢、維護網絡、應急搶修是中國電信新疆和田于田縣分公司員工艾力·喀迪爾的日常工作。從老村的第一個通信基站建設,到如今的新村5G全覆蓋,艾力全程參與并見證了這里的“千年跨域式發(fā)展”。
在達里雅布依新村初次見到艾力,瘦高的他靦腆地笑著,平靜地講起一段段往事。
2023年有一次沙塵暴吹斷了電線桿,整個村子都沒有網絡和電話信號,村黨支部書記跑到85公里外的村子給電信維護部門打電話。艾力接到消息后,和同事連夜出發(fā),凌晨趕到事故現(xiàn)場開始搶修。他一個人在沙漠里徒手檢查了500米的光纜,終于發(fā)現(xiàn)出問題的地方。修理完畢已是早晨7點,天已經亮了。
塔克拉瑪干沙漠夏日高溫酷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的沙漠酷熱難耐,只是走了幾百米稍微跑動一下,已是大汗淋漓。很難想象艾力和他的同事們肩扛的光纜和手拿的修理箱是多么沉重,每一次跨越數(shù)百公里的搶修又是多么艱辛。
艾力自2017年開始負責達里雅布依村。8年來,他的作業(yè)地點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路途遙遠、頻繁奔波,但他“早已習慣”。艾力的家在200多公里外的于田縣。從于田縣到達里雅布依村,是一段從綠洲走向沙漠深處的路程,綠色一點點消失,除了克里雅河帶來些許生命的氣息,就是無盡的漫漫黃沙。
在這條“上班”路上,他遭遇過飛沙走石、嚴寒洪水,但只要在工作崗位一天,就是在與距離和時間賽跑,需要隨時準備出發(fā),守護沙漠里的信號。
“還記得村里第一次開通3G的時候,村民特別開心,那種純真的笑容我一直都記得。”談起自己的工作成就,艾力充滿了驕傲。
這座曾經的沙漠孤村,因為他和同伴的努力,與外界緊密相聯(lián),再也不是那個貧窮閉塞的“沙漠部落”了。
當被問及家人怎么看待他的工作、自己有沒有覺得辛苦不想堅持的時候,艾力沒有直接回答。他告訴記者:“于田這么偏遠的地方,這些年也發(fā)展得很快,自己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達里雅布依村這么偏遠的地方這些年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和我的家人都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采訪結束離開達里雅布依村,望著漸漸落入黃沙下的夕陽,我不禁感嘆:祖國不會遺忘國土上的任何“角落”,而每個“角落”平凡的人們,也用自己的努力讓祖國更加美好。
(2025年8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楊林)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