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柱哥’審批材料,都要一字一句審閱,從專業(yè)術語到標點符號都要認真修改?!?/p>
“‘柱哥’善于總結辦案經驗,手把手教我們辦案,讓年輕干警少走彎路。”
“柱哥”,本名張國柱,海南省??谑旋埲A區(qū)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由于為人謙和、業(yè)務精湛,同事遇到疑難案件來請教,他都傾力相助,人稱“柱哥”。如今,與癌癥抗爭8年后,他倒下了。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來到張國柱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追憶這位從檢36年、把工作作為抗癌藥方的“老公訴”。雖然已去世4個多月,但親人和同事依然沉浸在悲傷中,回憶起這位“檢察斗士”的點點滴滴,眼中都泛起淚花。
堅守崗位
“‘柱哥’住院了,聽說是癌癥?!?015年初,當同事們得知張國柱被確診癌癥后,還沒來得及去醫(yī)院探望,他術后尚未痊愈就立即重返工作崗位。
“你看,我還是很健康,不影響工作嘛,癌癥沒有傳說中那么可怕。”得知張國柱上班后,李毅龍到張國柱辦公室,只見張國柱從堆積如山的案卷中抬起頭,笑呵呵開起玩笑。
李毅龍時任張國柱的檢察官助理(現(xiàn)任海口市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他清晰記得,大病之后的張國柱面容清瘦,但精神頭依然十足。
張國柱出生于1963年7月,貴州省遵義市人。中山大學法律系畢業(yè)后,他進入貴州省人民檢察院工作,1991年調至海南省??谑腥嗣駲z察院,1992年8月再次調到海口市原新華區(qū)人民檢察院工作。
2002年,新華區(qū)更名為龍華區(qū)。隨后,張國柱歷任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正科級檢察員、公訴科副科長、偵查監(jiān)督科科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干了22年公訴工作,直到2008年擔任偵查監(jiān)督科科長,張國柱經辦過的案件不計其數,大家都稱其為“老公訴”。
“從省檢察院到市檢察院再到區(qū)檢察院,這是張國柱的任職歷程。”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馮永忠說,張國柱有著很深的基層情結,始終心系百姓,在火熱的基層檢察實踐中磨礪成長。
不幸的是,癌癥悄然向他襲來。罹患重病之后,張國柱仍然心系檢察事業(yè),用頑強的意志與病魔作斗爭,一邊治療、一邊工作,直到2022年12月18日倒下,再也沒有起來。
愛憎分明
“我認為不應該批捕王某,因為證據不足!”
“王某、吳某同伙的可能性極大?!?/p>
在辦理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時,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委員會會議,討論是否批捕犯罪嫌疑人王某、吳某。因抓獲經過太過簡略,參與討論的人多數認為可以批捕吳某,但批捕王某的證據顯然不足。
為此,張國柱專門找辦案民警面對面溝通,發(fā)現(xiàn)民警清繳毒品時,誤將兩人各自持有的毒品均記錄在吳某名下。張國柱立即讓辦案民警對抓獲經過進行補正、對扣押清單進行說明。最終,王某、吳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分別被法院判處五年零六個月和九年有期徒刑。
“‘柱哥’是一個特別堅持原則、愛憎分明的人,打擊犯罪絕不手軟,但遇到誤入歧途者也會給予悔過自新的機會。”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馮麗君說,長期在檢察一線辦案,張國柱善于從蛛絲馬跡入手,破解很多復雜疑難案件。
韓某涉嫌妨害公務罪案中,沖突因討薪引起,韓某到案后如實供述并賠償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諒解。加之韓某有兩個未成年人需要照顧,生活非常困難,綜合全案考慮,決定不逮捕韓某。這得益于張國柱積極探索審查逮捕案件公開聽證工作的制度創(chuàng)新,讓案件各方當事人充分表達意見,達到以公開促公正的目的。
以身垂范
辦公桌上,一摞摞的卷宗還在;柜子里,成套的法律書籍還在;墻角處,四季常青的盆栽還在;去向牌上,張國柱的名字還在,只是再也撥不回“在崗”的狀態(tài)了。
“‘柱哥’辦案經驗豐富,業(yè)務能力特別扎實,有他給年輕人指路,讓年輕干警少走了許多彎路。”龍華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李威男說。
“我們失去了一位優(yōu)秀的政法干部?!甭牭綇垏ナ赖呢模埲A區(qū)人民法院刑庭正科級審判員韓曉波一時難以接受。在他印象中,雖然早已確診癌癥,但張國柱仍全力以赴辦好每一個案件。
從檢36年,辦案36年,張國柱率先垂范辦理各類疑難復雜的重大案件。他對部門辦理的案件質量逐一把關,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作為一名檢察官,要專心做好分內之事,無愧于心,無愧于‘檢察官’的稱號?!睆垏洺Uf。
張國柱始終牢記立檢為公、執(zhí)檢為民的宗旨,即使身患重病,仍然帶病全身心投入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新時代政法干警的楷模。36年來,他榮立個人二等功、個人三等功各1次,并獲得“海南省2016年度優(yōu)秀法治人物”等榮譽稱號。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