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龔彥晨 趙纖纖
員工在工地干活時不慎摔傷,本應按規(guī)定申請工傷賠償,可老板卻嫌麻煩、怕花錢,于是打起了自己車輛保險的主意,妄圖偽造交通事故騙取保險金。近日,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四師霍城墾區(qū)公安局破獲一起騙保案件,揭穿了這場“車禍”謊言。
蹊蹺:車禍現(xiàn)場異常干凈
“警官,不好了,我開車在路口撞人了!”9月24日18時40分,霍城墾區(qū)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接到李某的報警電話。電話里,李某描述“事故”經(jīng)過:他駕車時沒注意到過馬路的行人吳某,避讓不及撞了上去,對方腰部受傷,已被送往醫(yī)院。
接警后,該大隊事故中隊民警立刻攜帶勘查設備趕赴現(xiàn)場,同時聯(lián)系李某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介入調(diào)查。按照李某在電話中提供的地址,民警很快抵達現(xiàn)場,可眼前的景象卻讓民警起疑——現(xiàn)場沒有車輛停留,路面上既沒有一絲剎車印記,也沒有被撞行人的隨身物品。
為進一步核實情況,民警在周邊進行走訪,詢問附近商戶和居民,得到的答復高度一致:“沒見這里發(fā)生過車禍,也沒聽到剎車聲或爭執(zhí)聲?!?/p>
民警覺得,這起“車禍”恐怕沒那么簡單。
露餡:受傷部位“對不上”
民警驅(qū)車前往可克達拉市人民醫(yī)院。在急診室門口,民警見到報警人李某和傷者吳某。吳某左臂用簡易夾板固定著,手腕處纏著厚厚的紗布。
“說說當時的情況,你是怎么被車撞到的?”民警向吳某詢問“事故”細節(jié),沒等吳某開口,一旁的李某就搶先說:“警官,都怪我!當時開車分神了,沒看見他從路口過,等反應過來已經(jīng)來不及了,車頭右側(cè)直接撞到他腰上。”李某說完,吳某跟著附和了幾句。
兩人看似把事故經(jīng)過說得有條有理,可民警卻敏銳地捕捉到了反常之處:吳某說話時眼神躲閃,還時不時偷偷瞟向李某;每當民警追問關鍵細節(jié)時,吳某都會停頓幾秒,直到李某提示后,才含糊地回答。
更關鍵的破綻,來自醫(y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報告顯示,吳某的左臂骨折,手腕處軟組織挫傷,腰部卻并未見任何外傷或內(nèi)傷,腰椎、腰肌等部位均無異常。
“你們不是說腰被車撞了嗎?為什么檢查結(jié)果顯示腰上一點傷都沒有?”民警拿著檢查報告向兩人追問。聽到這話,李某臉色煞白,吳某則低頭不語。
真相:為省開支編造謊言
民警進一步詢問,李某說出了真相。
原來,吳某是李某工程隊的員工。就在“車禍”發(fā)生的前一天,吳某在工地腳手架上作業(yè)時不慎摔落,導致左臂和手腕受傷。送醫(yī)檢查后,醫(yī)生告知李某治療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想到要是走工傷賠償流程,工程隊不僅要承擔治療費,還可能影響工程進度,李某心里打起了算盤:如果把“工地摔傷”偽造成“交通事故”,讓保險公司理賠,自己既能省一筆錢,又能避免因工傷事故對工程帶來的不利影響。
隨后,李某找到吳某,承諾“所有治療費用不用你掏一分錢,我來全權處理”,說服吳某配合騙保。兩人商量好“劇本”后,李某開車帶著吳某來到目標路口,編造“吳某過馬路被自己駕車撞倒”的報警事由,還特意說明腰部被撞,想讓事故看起來更嚴重,以此增加保險理賠的成功率。
最終,民警明確這是一起故意編造交通事故騙取保險金的案件,當場駁回了李某的保險理賠申請,并將案件移交至霍城墾區(qū)公安局金梁派出所。目前,李某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同時,民警對吳某進行了批評教育,明確告知其行為已涉嫌違法,若情節(jié)嚴重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編輯:李紀平